医师报讯(融媒体记者 刘则伯 特约通讯员 张帅)10月10~12日,中国医师协会2025年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于云南昆明召开,国家呼吸医学中心、中日友好医院王辰院士在《中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照护 ——四分之一世纪历程》大会报告中指出,在过去1/4世纪,肺栓塞被视为“陌生的疾病”,误诊漏诊率高达80%以上,诊疗缺乏标准,治疗方式亦常不规范,致死致残者不计其数。
这是患者所痛,更是医者不堪。为解决上述问题,2001年王辰院士、程显声教授、钟南山院士发文提出我国肺栓塞照护方略,从“提高意识”“规范诊治”“深化研究”“ 构建体系”“加强管理”五大方向入手,全方位提升肺栓塞以及肺血管病的诊疗能力。
提高意识
过去1/4世纪,我国通过多渠道公众教育与专业培训,提升了民众与医务人员对肺栓塞的认知水平,使“肺栓塞并不少见、应高度警惕”这一理念深入人心。在大众方面,通过新闻报道、科普讲座、义诊等方式,多维度发力,提升肺栓塞的关注度。针对医务工作者,协作组开展系列专业培训,提升肺栓塞的诊疗水平。
经科普、培训等手段,静脉血栓栓塞症(VTE)、肺血栓栓塞症(PTE)照护已获极大改观,实现了从不知到始知、从不识到可识、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变。
规范诊治
2001年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》发布《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(草案)》,明确提出临床诊断思维与医疗路径,此后,肺栓塞及肺血管病指南与专家共识迎来多次更新,形成了系统化、科学化、可执行的临床指南体系,为广大医师提供了规范化实践路径。
在推进肺栓塞防治的过程中,我国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的诊治体系,其涵盖临床路径、影像评估、实验室指标与风险分层模型等各环节。肺栓塞临床可能性评分结合D-二聚体检测,被证实可广泛应用于基层,提高早期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。
在医学教育领域,肺栓塞被正式纳入国家医学教育体系,编入五年制本科与研究生规划教材。同时,陆续出版多部专著,系统奠定了我国肺栓塞学术体系的基础。
王辰院士介绍,通过规范诊治的持续推广,肺栓塞患者的检出率显著提升,从2007年的1.2/10万人提高到2016年的7.1/10万人,2023年更达到21.49/10万人,检出率增长约20倍。与此同时,随着诊疗技术的规范与推广,住院病死率由25%降至1%~ 2%。
深化研究
在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防治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,持续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化与创新,形成了从临床观察到基础机制的多层次研究体系。在临床研究方面,启动了大样本多中心研究,系统分析我国肺栓塞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临床特点。在遗传易感性研究方面,发现FABP2等国人特异的VTE易感基因,建立了适用于汉族人群的多基因风险评分模型。PTE、VTE的研究成果多次登上CHEST、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等国际顶级期刊,其中肺栓塞50mg rt-PA溶栓方案被国际指南认可,标志着中国方案迈向国际舞台。
目前,协作组还构建了VTE-PTE-CTEPH多中心现实世界研究网络,覆盖全国百余家单位,力争通过该研究网络,在VTE风险评估与预防、PTE规范诊治、CTEPH多模式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。人工智能影像诊断、多模态影像平台、抗凝药物基因组学等研究也正加速推进,未来有望实现“智慧化”“个体化”的VTE管理。
构建体系 加强管理
近十余年来,协作组致力于构建体系,加强管理,将VTE、PTE相关研究成果由医学原理转化为卫生行动。王辰院士介绍,依托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,我国已建立起涵盖预防、诊断、治疗、随访的“闭环式”照护管理体系,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、2000余家医疗机构。
与此同时,以VTE、PTE带动以肺动脉高压为代表的肺血管病医疗体系构建。联合多学科,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右心与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、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,完成成员单位分级认证,实现双向转诊。
肺血管介入体系自2023年起快速发展,确立多项技术标准,培训超过200名专修医师,推动右心导管检查与介入治疗在全国范围内普及。2024年,全国39家中心肺血管介入操作总例次超过2万,标志着我国该技术体系已初具规模。
更为重要的是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提高VTE规范预防率连续五年纳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,显示出从顶层制度到临床实践的高度协同。患者安全、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,正在全链条体系化管理中稳步提升。通过持续推动标准化建设、信息化管理与学科协同,我国肺栓塞照护体系已形成结构完善、覆盖广泛、运行高效的现代化防治格局。我国VTE预防获得国际血栓领域高度认可,两度获得国际血栓和止血学会(ISTH)世界血栓日年度行动奖。
王辰院士表示,过去的1/4世纪,我们不仅救治了一批患者,培育了一支队伍,完成了一批创新,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个体系,形成了一个局面,凝炼出一种文化。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的防治已进入系统化、全周期管理的新阶段。未来,将一以贯之推行既定工作方略,提高意识、规范诊治、深化研究、构建体系、加强管理,通过多学科融通与协作,注重共病与互作病研究,侧重开展基于人体的研究,积极、认真开展现实世界研究(RWS),构建覆盖预防、诊断、治疗、康复与健康促进的全方位照护体系。
贵丰配资-配资之家网-股票开户办理-网上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