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新中国成立之初“上海第一个居委”的敢为人先,到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浪潮中的乘风破浪,再到新时代向新型社区治理转型,宝兴居委的故事始终牵动人心。
9月11日至12日,黄浦区文化馆复排的红色主题原创话剧《心暖万家》在黄浦文化中心·大上海剧场上演。该剧以全新的视角和叙事,深入展现“申城第一居委”宝兴居民委员会的基层治理实践,生动诠释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理念。
故事从宝兴居委办公室新来了一位90后高材生开始——初来乍到的江涞带着名校社工专业的理论锐气,试图用标准化模型梳理“宝兴十法”,却在与居民的朝夕相处中和洪霞书记引领下逐渐领悟:基层工作从不是冰冷的流程,而是藏在化解邻里矛盾时的耐心倾听里,落在为老人解读政策时的轻声细语中……
《心暖万家》本次复排着力于剧情与人物设定的升级,赋予作品更鲜明的时代性。在人物设定方面,主角之一的江涞身份由非专业背景转变为社工专业研究生,其推崇的标准化、规则化治理方式,与宝兴居委书记洪霞强调的“情法交融”的工作方式产生激烈碰撞。二人从理念碰撞到心灵契合的过程,不仅呈现了新老两代基层工作者之间的传承与融合,也折射出中国基层治理正在走向现代化的新征程。
据黄浦区文化馆创作策划部主任施小君透露,在剧情方面,本次复排对剧作的第三幕进行了全新创作,将原来第三幕“兄妹争产”的段落替换为更具时代感的“旧改工地施工风波”,凸显党建引领下群众自觉参与社会治理的温情场景。
在剧作形式上,新版的《心暖万家》保留了原有的“穿越”形式,通过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,以江涞的视角,带领观众穿越宝兴居委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,全景式展现了一代代宝兴里人如何用“心”做事,将“五心”精神代代相传。
《心暖万家》自去年首演以来,以其真实感人的情节和细腻生动的人物塑造,引起了观众强烈共鸣。此次复排后的升级版,仍保留了“温暖现实主义”的艺术风格,让人们在艺术欣赏中感受邻里温情和基层治理的力度。“这部剧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工作的不易,也更加理解和尊重社区工作者。”一位观众在看完升级版《心暖万家》后如是说。
在黄浦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徐之宾看来,《心暖万家》不仅是一部文艺作品,更是一堂生动的“党性教育课”,通过艺术化的表达展现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,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。
据介绍,《心暖万家》是黄浦区文化馆“一支部一品牌”项目建设开展以来,继《追寻》、《丹心绣》、《佚失的档案》后推出的第四部原创力作。近年来,该馆致力于红色主题文艺作品的创作、创新,通过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,将区域特色与时代精神融入作品之中,持续拓展红色题材的深度与时代内涵。在本轮演出结束后,文化馆将积极收集观众反馈,未来将进一步依托黄浦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,用心用情打造更多深入人心、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主题戏剧精品。
贵丰配资-配资之家网-股票开户办理-网上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